国内对于改装车是非常严格的,很多爱玩车的车主明知后果严重,却总要冒险尝试。
汽车改装最大的雷区,就在于是否合法,如果非法改装踩到“雷区”,一上路就被请去喝茶那可就尴尬了。而且这样的改装存在一定的风险性,开车上路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。
导读
-
解读2019《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》更新内容
-
还有哪些改装是合法的?
1允许改装排气、加装尾翼
乍一看此项政策和允许改装范围并无关联,但是在11项的尾部明确有 “注:GB1589-2016国家标准规定了测量车辆长、宽、高时不计入测量范围的部件。”。并且在查阅2016标准工作规程的之后发现:外部遮阳装置、可拆卸的挂接或拖拽装置、排气尾管、空气进气管、可拆卸或可折叠的车辆后部导流装置(尾翼、下导流),在2019版的《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》种均属于合法改装。
轮毂改装仅限于“外观”,并非尺寸
本次规程中也明确表示,轮毂是可以进行改装的,前提是要符合变更原出厂数据以及尺寸。
也就说在轮毂改装上,只能修改简单的外观,例如宽体轮胎改装就不允许。
验车过程需全程视频,车主无需到场
在很多年前就有代办验车的业务,并且声称人车均不需要到场,只需要一张车辆照片即可,但是在新规程施行后,这种方式从此say goodbye!
新规程中规定,虽然车主本人不需要到场,仅需要验证代办人的身份,但是查验区的民警和检验员应佩戴执法记录仪,并且将记录数据实时传输到公安网络,以证明验车过程真实存在,可以说这项规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黄牛和检验员的不法勾当。
加装内饰
内饰一般都不会影响车辆自身,无需审核登记。如,换个全TPE脚垫,同时加个导航、倒车雷达、改座椅真皮、改音响系统、改中控屏幕等内部功能也都是允许范围内的。
但在改装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影响原车的性能。如,在包裹真皮时要注意给安全气囊留位置,改装音响的时候也要注意线路的衔接安全等等,不要发生气囊弹不开、短路自燃等悲剧。所以要考虑其实用性和驾驶安全性,否则得不偿失。
车身颜色
改色归改色,也是有一定限制的,你必须合理规避一些公务类特殊作业车辆的专属配色。如消防专用红色,工程抢险专用黄色,及国家行政执法专用的上白下蓝,这三种颜色是国家专用色,普通私家车可不能改上去。
车身贴纸
而它又不同于喷漆改色,因为考虑到车辆如果发生事故,车主在肇事逃逸后,把膜撕掉,会给破案带来麻烦。有些地方的车管所就不给贴膜改色进行备案和年检。所以,大家最好在贴膜前,找当地的车管所了解下政策。
轮胎
轮胎依然只能选用与原车尺寸一致的轮胎。前后轮可以选用不同花纹的,但是两个前轮之间,两个后轮之间的花纹必须相同。
刹车系统
在合理范围内升级刹车系统,除了提升外观美观程度以外,还可以大大缩减刹车距离,改善刹车脚感。
底盘
底盘加固件,属合法改装的范畴内,如果匹配的好的情况下,有助于帮助车辆提升操控性以及车身的整体响应。
加装前后防撞装置
小型、微型载客汽车加装前后防撞装置可以免于变更登记。至于,货运机动车上加防风罩、水箱、工具箱、备胎架等,也均属合法,只要注意不要遮挡号牌和影响行驶就行。
这里值得提醒一点,如果对汽车有所研究的车主会发现,防撞梁并不是汽车的标配,有相当一部分汽车只有保险杠,而没有防撞梁。所以,合理的是“加装”防撞杆,而不是“改装”保险杠。
改装大灯
升级透镜、更换灯泡色温等为合理操作。但如果你超越了这个界限(更改色温极高,夸张的恶魔眼/天使眼/泪眼、原厂卤素光源升级为氙气大灯/LED大灯),完全不符合国家对于车辆灯光的相关要求。